医养结合 让“养”有所为 老有所依
2018-03-27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养老”的关键词被提及20余次。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民政事业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表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如何让老年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依”,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以下简称“医养结合”)、构建新时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尤为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生。记者 李珂 摄
2000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全面关注与重视。近年来,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提高养老金水平等重要举措相继推出,各项普惠政策让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杨震生代表告诉记者,当下,我国普遍存在的“4+2+1”模式家庭中,一对夫妻除了子女教育,还要肩负四位老人的养老责任。相当一部分夫妻,必须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处境。应对老龄化社会,单纯依靠传统家庭养老脱离养老困境已是鞭长莫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依靠政府与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推进。“居家养老好处就是成本较低、家属或护工照顾老人方便,但老人一旦突发疾病,专业治疗无法及时保证。”因而,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等要求逐步提出,明确了未来养老方向,让政策落到实处。
杨震生代表身为养老机构负责人,对推进医养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所感触,他认为,民营养老机构行政审批等程序繁复冗杂问题比较突出。“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行业,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提高人员进入这个行业的热情。”
杨震生代表认为,推进医养结合,“医”指的是医疗技术设备和医疗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有迹可循。但“养”面对的困难则更复杂,比如养老机构床位紧俏、专业养老服务队伍“缺口”大、养老服务行业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等。打造专业化的从业队伍,就要从“人”入手。“护工工作非常辛苦,要贴身料理老人,虽然目前工资待遇并不低,但普遍都没有保险,社会保障偏低。”又因社会地位不高、遭受职业歧视,人员缺乏从业积极性。“比如可以先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上意外伤害险,从政策上保障基本福利。”杨震生代表说。
杨震生代表建议,将养老服务业“职业化”、“专业化”,更需加强服务人员医技和思想培训,制定行业服务标准,统一规范和管理,将“失信”人员拉入“黑名单”,充分满足老人护理要求。
此外,我国“三失”(失智、失能、失依)老人数量庞大,农村养老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农村老人进城养老很常见,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杨震生代表建议,可以通过加强继承社区医疗设施、加强便民标识、建立老年活动场所等方面着手,提升这个群体进城养老幸福指数,不再感觉孤独。“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得、老有所乐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我们民政事业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杨震生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