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空巢老人编织“智能安全网”
2018-03-27
张审军的摄影作品《独生子》
近日,一幅标题为《独生子》、入选全国26 届摄影艺术展览的作品引起关注。照片中两位病榻上的老人和一个辛酸独孤的“独生子”背影,折射出当代独生子女面临的父母养老问题,也引发人们对养老问题的热议。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听听他们的声音。
对独生子女多一些政策倾斜
“很心酸,但又无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也关注到了这张照片。他认为,国家应完善养老体系,并加大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和对独生子女的政策倾斜力度。社会要正确面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群策群力进行解决。
“现在已经进入了银色浪潮,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赵皖平认为,居家养老更适合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和养老方式,“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并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扩大覆盖面。”
“不仅要对独生子女父母多关注,对承担巨大压力的孩子们也应该给予适当政策支持。”赵皖平说,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也就是说,这一代独生子女今后面对的是结婚后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还要至少抚养一个孩子,这对独生子女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建议可以给独生子女在假期、薪酬方面多一些政策支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更好条件陪伴和照顾父母。
要做好居家养老的配套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表示,养老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养老方式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夏涛认为不能一味地建设养老机构,“目前来看很多乡村都在建养老机构,但调研发现,一方面存在标准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孤寡老人高龄老人集中在一起,虽然他们有个吃饭聊天住宿的地方,但在精神慰藉层面上,养老机构还存在很多不足。”
“所谓离乡不离土”,一些乡镇建养老院,却发现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就能说明这一问题。夏涛认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应该是居家养老,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同时也不能把养老变成社会负担。“居家养老如果都交给子女来承担,显然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因此,他建议,以居家养老为基本,养老机构兜底,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将整个社会基层组织全覆盖,有针对性了解各方面人群的养老需求,发挥社区接地气的作用,同时做好居家养老的配套。
夏涛建议,家庭医生、社区服务的志愿者等都是居家养老的必备内容。“完善资源配置、发挥社会力量,加上子女的责任一起,居家养老可以很好地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的养老文化,让每个人做到老有所养。”他认为,居家养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人在精神慰藉层面上得到满足。“政府配套服务跟上,特别是医疗资源,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网络化服务等都要发挥居家养老的作用。”
为空巢老人编织智能安全网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杨正国关注“空巢老人”的关爱问题。杨正国说,近年来,各地空巢老人意外事故频发,不断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社会对空巢老人养老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如何解决空巢老人养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的时代课题。
因此,杨正国建议,国家要结合当前科技能力,从政策层面建立空巢老人精准关爱机制。“各地政府要做好空巢老人的排查统计工作,对于低收入家庭可采取减免监测设备费用。”另外,杨正国建议,通过“绑定联络人”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服务机构、空巢老人及家属联动机制,为空巢老人提供远程保护服务。
“还要加大老年人健康检查监测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价格亲民的、易于穿戴的可以实现适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终端监测设备。”杨正国说。
文章转载自:新安晚报
原文标题: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问题:为空巢老人编织“智能安全网”
作者:刘西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配图来自网络。谷丰健康养老公众号仅转载文章,对文章的观点及真实性不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